行业之困:从技术蓝海到低价红海
十几年前,国内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普遍面临效率瓶颈与运行维护的双重压力。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许多电厂不得不通过增加石灰石浆液投加量、提高循环泵运行负荷等方式来提升脱硫效率,这不仅导致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还加速了设备损耗,系统稳定性下降。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用于湿法脱硫的增效剂应运而生,据相关标准检测验证,增效剂可提高脱硫效率2~3%,出口SO2浓度降低30~50%,系统对煤种硫分波动的适应性提升20~50%,厂用电率下降0.1~0.2%。2010年前后,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加压,脱硫增效剂几乎成为新建脱硫系统的"标配",其价值不仅在于保障环保达标,更体现在通过节能降耗为电力企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然而近年来,这一原本以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却逐步陷入恶性价格竞争。不少企业放弃技术路线,转向“压成本、拼价格”的市场策略,低价竞标成为主流竞争手段,产品均价从每吨万元级大幅下跌至千元。为控制成本,部分企业只能削减核心有效成分的添加量,甚至采用替代原料,导致产品性能严重下滑。
我们坚守:以技术实力打破内卷困局
在这场行业"内卷"中,宝莱尔始终坚信,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可靠的产品品质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以我们的POLYTE®系列脱硫增效剂为例,其含有的多元有机弱酸能有效减少气-液相传质阻力;缓冲剂有助于稳定浆液pH值;表面活化剂和分散剂则能协同预防系统结垢,促进石灰石溶解;特殊催化剂可提高氧化空气利用率。
我们不仅长期将核心有效成分含量稳定在标准上限,更组建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针对不同电厂的脱硫塔结构差异(如喷淋层布置、除雾器类型、浆池容积等),开展定制化的流体模拟和加药方案优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切实为客户解决"脱硫效率低"、"药剂浪费"等痛点,确保每一份增效剂都能发挥效能。
价值创造:为客户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在华北某百万千瓦级燃煤电厂的应用实践表明,使用优质的增效剂并配合科学的投加方案,可以在保障排放达标的同时,稳定停运一台1600kW浆液循环泵,每年仅电费就可节约300万元以上,并减少石灰石消耗量。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优质的增效剂产品能够为客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我们深刻认识到,劣质增效剂会破坏脱硫浆液化学稳定性,导致副产物石膏品质下降。据相关研究,使用不合格增效剂的电厂,其石膏含水率平均上升4~6%,二水硫酸钙纯度降低5~10%,部分批次石膏因氯离子超标无法资源化利用,只能按危险废物处置,进一步推高企业环保成本。
呼吁技术回归: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现行环保政策与标准(如《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监管办法》),火电厂需保障脱硫设施稳定运行并实现低排放,对于脱硫增效剂,应优先选用质量合格、性能稳定且符合相关规范的产品;同时,鼓励选用经实践验证、性能优良的环保产品,并需建立完善的原料采购与使用溯源管理体系,按要求记录相关信息并做好报送,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宝莱尔呼吁并致力于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回归技术本质。我们将继续聚焦技术研发,围绕"提效、降耗、减污"核心需求,开发适用于高硫煤、低排放等特定场景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希望行业加强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认证与追溯体系。
我们共同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达标排放,更是那片绿水青山的未来。